top of page

常見的

症狀

心血管疾病可會引發心臟病、低血壓、高血壓、中風、心肌梗塞、血栓、動脈硬化等;而其常見的特徵有胸悶、恐慌、呼吸困難、心悸、冒汗、噁心想吐、臉色蒼白、全身無力等。

高血壓&

低血壓

血壓持續等於或高於140/90毫米汞柱mmHg時則為高血壓。

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或繼發性高血壓。約90–95%的病例為"原發性高血壓",即沒有明顯病因的高血壓。其餘5–10%的病例由影響腎臟、血管、心臟或內分泌系統的其它病症引發(繼發性高血壓)。

高血壓是中風、心肌梗塞(心梗),心衰,動脈的動脈瘤(如主動脈瘤)及外周動脈疾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,也是慢性腎病的起因之一。即使輕度的動脈血壓升高也能縮短期待壽命。

 

 

 

低血壓的主要徵狀是頭昏及全身無力。如果血壓低至某個程度,可能會出現昏厥,甚至癲癇等情況。

低血壓在生理學及醫學上是指血壓不正常地低。比起病症,低血壓較適合稱作一種生理狀況。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訂定低血壓的標準,但如果一般成人肱動脈血壓小於(90/60mmHg)時,可能會被判斷有低血壓。縱然沒有明確指明,但它一般都與休克有關聯。低血壓必須與高血壓分開,因高血壓的血壓是升高,而低血壓則是相反。

血壓有兩種,收縮壓和舒張壓,分別為心臟跳動時肌肉收縮或舒張時的測量值。正常靜息血壓範圍為收縮壓100–14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60–90毫米汞柱。

 

中風

中風,又稱腦卒中、腦中風,是指由於腦部供血受阻而迅速發展成的腦功能損傷。

中風分為兩種類型:一種是由血栓或栓塞所造成的缺血(缺乏血液供應),稱為缺血性腦卒中;一種是由出血所造成的,稱為出血性腦卒中。

中風屬於急性病症,可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,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造成併發症和死亡。全世界疾病致死病例中,中風是第2大死因,並具有在極短時間內從發病到致死的特點。

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,高血壓,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TIA),糖尿病,膽固醇過高,抽煙,心室顫動。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素。

心肌梗塞

心肌梗塞最典型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胸痛、虛弱、發汗、暈眩、嘔吐、心跳不穩定,有時心肌梗塞也會導致昏迷。胸痛是最常見的症狀,病人一般將它描寫為積壓、緊束的感覺。有時下頜、頸部、臂膀、背部和腹部也會隨之疼痛,尤其左臂或頸部容易疼痛。

 

在發展中國家心肌梗塞是最大的死亡原因之一。

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包括以往的心血管疾病、年老、抽煙、高膽固醇血症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身體活動量低、慢性腎臟病、肥胖症、過量的酒精攝取、吸食古柯鹼或安非他命及高度的慢性壓力。

bottom of page